五星紅旗成功登月球 嫦娥震撼見證強國夢

2014012313:20

2013.12.16環球時報

中國征服了月球,《俄羅斯報》15日的讚嘆代表著當天國際輿論的主流聲音。中國的嫦娥擔得起這種讚歎,不僅因為中國由此成為與美俄比肩的太空強國,更因為自1976年8月24日之後,37年間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完成過這樣的壯舉。現在,人類停滯不前的月球探索因雄心勃勃的中國而注入新的活力。這是一次科學的勝利,英國《衛報》評論說。當天晚間,嫦娥三號的著陸器和巡視器(即玉兔號月球車)完成互拍工作,中國探月工程總指揮馬興瑞宣布,嫦娥三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玉兔號的身後,是它在月球表面留下的兩道深深的行駛痕跡,這被稱為是中國在航天大國路上邁出的越來越堅實的腳印。與中國崛起過程中引起的複雜爭議一樣,中國的探月計劃在有些外媒的聚光燈下散發出軍事崛起的光芒,日本《東京新聞》誇張地說,世界都在擔心中國把太空開發技術轉向軍事。

15日晚間,登上月球的玉兔號月球車與嫦娥三號著陸器實現互拍,完成到此一遊的互拍認證工作。玉兔號月球車上的五星紅旗出現在著陸器拍攝的畫面中。這是中國國旗在地外天體上的第一次留影。早前玉兔號剛剛駛上月球的車輪痕跡,早已傳回地球。

未來幾天,在進行科學探測的同時,玉兔號月球車還將繞陸器繼續行駛,從不同角度與著陸器多次互拍。著陸器則在著陸地點進行原地探測,包括利用月基光學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利用極紫外相機對地球等離子體層進行觀測等。不過,對整個嫦娥三號的探月計劃來說,風險最大的時刻已經過去。《韓國經濟》15日報導稱,玉兔號可以在真空狀態下抵禦各種射線的侵擾,在零下180度至零上150度都可以正常工作。此外,它還可以以時速200米的速度越過20度的斜坡。有專家表示,從目前情況看,此次探月已經成功完成90%以上的任務。

自1958年以來,世界各國共進行了129次月球探測活動,包括美國59次,前蘇聯64次,日本和中國各2次,歐空局和印度各1次,成功率僅有51%。嫦娥三號成功在月球著陸引來大量讚歎。《韓民族新聞》15日稱,美蘇在登月過程中都經歷過多次失敗,但中國第一次就獲得成功,這再次證明了中國航天技術的大躍進。

玉兔號和著陸器的設計壽命分別為3個月和12個月。使命結束之後,它們的命運將如何呢? 台灣中央社15日報導稱,有專家說,嫦娥三號和月球車玉兔有可能會被原地保留,罩上玻璃罩供未來的月球遊客參觀。

《俄羅斯報》稱,通過分析玉兔車所載儀器的技術參數及科研任務,中國月球車與蘇聯、美國月球車相比,其配備的自主導航系統,幾乎可以把行進過程中被卡住的概率降為零。

嫦娥三號著陸是這個正在經歷經濟轉型的國家值得驕傲的時刻,路透社報導說,中國在發展太空計劃上雄心勃勃,並打算在軍事、商業和科學領域進行全面利用。中國正邁著堅實而緊湊的步伐走向世界經濟政治強國。

德國《每日鏡報》則改編了第一個登月者阿姆斯特朗的名言說:這對整個人類來說雖是一小步,對中國來說卻是一大步。該報稱,儘管中國還在追隨美國和前蘇聯數十年前就已邁出的步伐,但嫦娥三號至少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令人警醒的信號:中國已縮短差距,並且準備赶超其他航天大國。中國計劃於2020年從月球帶回標本石,其主要意圖是提高國家聲望,就像美國和前蘇聯當初那樣。

世界感受中國嫦娥震撼

在日本,嫦娥登月佔據不少媒體的頭版或國際版頭條。《朝日新聞》在頭版稱,中國在經濟和政治大國化之上,還要在宇宙開發上與美國展開競爭,本次月球著陸被看成是走向宇宙大國的階梯。

《日本經濟新聞》則在國際版頭條,用1/4以上的版面報導中國登月。該報稱,中國嫦娥三號成功著陸月球,以將來開發宇宙資源為目的,但日美等國對中國是否會把宇宙技術運用到軍事領域保持著強烈的警戒。該報還發表編輯委員賀川雅人的文章稱,伴隨著中國嫦娥三號的登月成功,再加上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行,日本在上述兩個方面都被中國超越。他還說,在宇宙開發中佔有特別優越位置的當屬美國、俄羅斯、歐洲以及急速崛起的中國。據美國的調查,2012年發射衛星的次數,俄羅斯24次,中國19次,美國13次,歐洲10次,此外是日本和印度各2次,國際宇宙開發競爭就以上述6個國家和地區為基軸而展開。

中國嫦娥成功登月震動整個世界。中國在航天領域正在大步前進,而俄羅斯目前仍沉醉在蘇聯時期的成就中。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15日把中俄的太空進取心作了對比。前些年,俄媒上有一些稱中國抄襲蘇聯技術的聲音,但現在,更多媒體強調,中國已掌握了最現代化的空間技術。據俄新社報導,俄羅斯航天員格列奇科表示:我看到中國正一絲不苟理性地實現自己的航天計劃。目前在航天領域某些方面中國甚至已超過了俄羅斯。

美國《紐約時報》也說,儘管玉兔號月球車有個令人親切的名稱,但它在一些美國政治人物和政策制定者那裡點燃的卻是焦慮,他們擔心美國失去領先了幾十年的太空優勢。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14日、15日分別代表港澳特區政府,祝賀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

在台灣地區,嫦娥三號的成功登月則被媒體稱為嫦娥時刻。《聯合報》15日的社論說,1957年,蘇聯的斯普特尼克一號成為第一顆進入地球軌道的人造衛星,美國輿論當時稱之為斯普特尼克震撼;而嫦娥三號成功在月球表面軟著陸,也可說是嫦娥震撼。該社論稱,台灣在李登輝與陳水扁時代,是以中國崩潰論作為兩岸政經政策的脊梁,但今日即使最強烈的反共反中者也須自問:如果中國大陸不崩潰,反而在各方面繼續維持上升曲線,難道還能用台獨來反共反中嗎? 該社論說,不少人對嫦娥震撼的後繼能量有所存疑及保留,但世人也必須想像一個不會像蘇聯一樣崩潰的中國。

北京展示強國夢

像國內一樣,中國為什麼要登月也是國際媒體議論的一個焦點。日本電視台14日晚間新聞節目中,現場嘉賓討論中國此舉的目的,大多數人都說中國是為了爭奪宇宙資源。

英國《衛報》稱,嫦娥三號登月成功,是中國科技蓬勃發展的力證,中國做得再好不過了。但是實現這一目標所需要的龐大投資也提出了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為什麼要登月? 有如下幾個答案:首先,月球有豐富的礦物質,一旦我們耗盡地球上的關鍵材料,月球很有可能為我們提供備選。 另外,月球還是一個測試探索其它更遠星球所需技術的試驗場。這是登月的好處,但這兩者都不是中國登月最核心的動機。中國的動機要簡單得多:嫦娥三號向世界尤其是亞洲顯示了中國現在是一個技術強國,一個開始展示軍事實力的國家,在另一領域完美地展示了它的國家實力。

英國《每日電訊報》則認為,中國的太空計劃主要是北京不斷增長的經濟、科技和地緣政治影響力的政治聲明。萊斯特大學太空物理教授肯.龐斯表示,中國的太空動機在很大程度上和以前的美國和蘇聯相似,即展示自己的技術實力。但是中國超越俄羅斯、印度甚至美國的是,中國進行太空探索的決心,而且他們正迅速獲得進步。

台灣《聯合報》認為,大陸決意執行嫦娥計劃,除中國人完成嫦娥奔月千年傳說、晉升全球第三太空大國等民族主義政治意涵外,掌握核心技術是發展經濟王道,透過航天科研成果轉化為軍用設備,甚至技術轉移給企業生產民用產品,才是真正的里子。

北京把強國夢從家門口編織到外層空間,台灣中央社把嫦娥三號成功登月,與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及在南海正面攔截美國軍艦聯繫起來,稱這是對全球釋放出大陸已是世界強權的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