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陸軍不重視載具?

2011072911:55

可笑的外行決策過程

由近20年來台灣陸軍的捷羚系統載具、快速突擊車、LT2000載重車等採購案,其荒唐程度令人噴飯,再再證明台灣陸軍和中科院根本無視於專業意見,甚至淪為"先求有,再求好"等屁話的禁臠。

當初,捷羚系統以民用小貨車為載具,和美國復仇者防空系統競標,就已經笑掉一堆人大牙。該標案是陸軍野戰機動防空系統,民用小貨車有加力箱、4輪傳動等裝置嗎?不然,如何能上山下海,跟隨野戰部隊行軍?這樣的荒謬戲碼一再上演,也難怪國外廠商不願參加台北航太展,簡直自取其辱。

再來,扁政府時期的快速突擊車等案,根本是休旅車(SUV)的改裝品,毫無軍用車輛的設計概念。這樣的產物也能量產,難怪台灣的軍品採購始終淪為笑柄。

最後,中科院花費近20年時間,耗資無數的LT2000多管火箭發射車終於亮相,卻被人發現載重車輛非軍規版本,有商用混充的嫌疑。如此重要的軍事裝備,居然用商用拖車頭當載具,簡直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當初,中科院承接此案,居然只研發多管火箭,而捨載重車輛,結果被美國廠商哄抬卡車價格而延宕,最後淪為商用載重車的下場。這樣的作法,根本明顯違反"自主研發、武器國造"的宗旨,居然還能獲得監察委員的認同,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為何台灣陸軍不重視載具?

其實,在許多國外的軍品採購案中,載具的重要性甚至超過裝備。以沙烏地阿拉伯採購的鎧甲S1防空系統為例,沙國便捨棄原先的俄羅斯KAMAZ 8X8卡車,而採用德國KMW MAN SX45 8X8卡車,原因就是強調該車的耐用性。沒有軍規載具,就無法保證在戰場上能提供人員裝備的運輸品質,自然無法發揮軍事裝備的功能。這一點,天天玩兵推的台灣陸軍會不知道嗎?各位去看一看基層單位的拋錨悍馬車就可以略知一二。

不重視載具的結果,就是戰力無法發揮,浪費人力物資,最後戰敗。